道德讲堂主持稿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道德讲堂”,本期道德讲堂由我为大家主持。道德讲堂是弘扬道德的场所,那么,道德是什么?辞海中对于道德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那么通俗地说,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与人而言,道德的力量,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特别贴切,那就是“正能量”。其实,道德并非都是大是大非,它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中,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张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些都是道德的表现。可以说,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道德,因为财富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唯有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无法改变。在道德讲堂,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五个环节,分别是“听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事实上,我们刚刚已经完成了“听唱一首歌”这个环节,在我们走入会场时,大家都听到了“公民道德歌”这首歌曲,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凡人善举”正能量。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一篇经典:我们在荀子的劝学中摘录了三段语录,将由我来为大家一一诵读:第一段: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我们的德行相应。第二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在劝学的这一段讲了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坚持,学贵以恒。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去到千里远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第三段: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的这段话主要是讲学习的目的,即成为一个德行完美的人。当我们的学习达到全而精,能融会贯通时,我们就能在权力私欲面前不会有邪念,面对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会改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了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听一个故事。故事主题是“没有血缘的爱---山西临汾市道德模范、大宁县马建红”。人世间最美的父母情是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然而,在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有一对精心抚养患病弃婴的好心人——马建红夫妇,他们五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任劳任怨,四处奔波为孩子治病的事迹感
道德讲堂主持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