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 P2 、调查法 P7-9 、资料分析法 P12 、科学探究 P14-16 等. 3 、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1) 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2)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6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越靠后的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越靠后的生物,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草虫鸟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7 、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滇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如森林生态系统。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则生态就会遭到破坏。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 2 1 、观察的物像是倒像。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 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缓缓放下,避免气泡产生)、染、吸。 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 内有细胞液 3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4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二、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植物特有) :进行光合作用,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所有生物都有) :进行呼吸作用, 把化学能转变成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三、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 、多莉羊的例子 P55 2 、细胞核、染色体、 DNA 、基因的关系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和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第三章细胞这样构成生物体一、新生命的开端--- 受精卵 1 、经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群。 2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
提纲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