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一、宏观调控法总论部分 1. 宏观调控:是指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 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p420 ) 3.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420 ) 二、产业法律制度 4. 产业政策: (广义)国家对本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所有政策的总称;(狭义)指产业结构政策。( p458 ) 5. 产业法:是调整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459 ) :产业结构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使产业结构的优化。( p463 ) 7. 产业组织法:是指同一产业组织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 p467 ) :是产业技术政策的法律化, 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应用技术开发,鼓励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 p469 )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是指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的空间结构所制定的公共干预准则及所有的公共干预行为。( p471 ) 三、财政法律制度(预算) 10. 公共财政:是以弥补市场失效、满足整个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点,由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高公共品(或服务)而构建的政府收入、支出和管理资材当地经济活动的总体。 11. 财政法:是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儿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指在国家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也即在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12.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一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参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意向基本制度。 13. 财政管理体制法:是指调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等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 分税制:是指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参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15. 财政基金的转移支付: 是指发生在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的无偿转移,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政府间财力的上下移动,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收入的补助,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财力的上交,及双向移动。狭义的仅指上级对下级的财力补助。 16. 预算:也称国家预算或政府预算,是指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计划。 17. 预算法: 是指调整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监督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就是预算关系。 18. 预算关系:即在筹集、分配、管理和监督预算资金过程中发生的预算实体关系和程序关系。 19.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0. 决算: 在形式上是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实质上是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 21.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它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宏观调控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