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工业在柳州地方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在广西的工业经济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柳州自古就是广西手工业发达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 近代以来更是被誉为“本省工业的心脏”。从近代工业出现到现在, 柳州工业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1925 年, 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后, 把柳州确定为广西的工业中心, 发展新式工业,奠定了广西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7 年,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和广西决定把柳州市作为广西新兴的工业城市来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进行规划和布局,构筑了柳州现代工业发展的框架;改革开放以后, 1984 年,柳州市被列为中国 72 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柳州工业开始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发展战略向商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柳州工业产品在中之地,柳州市因此跃居中国主要工业城市行列。进入 90 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普及, 柳州工业企业改革进入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市场体系、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走新型化的工业道路成为柳州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柳州工业与世界经济接轨,并逐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工业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和挑战。柳州工业发展来到了一个关键而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变将是历史性的。在这个转变中,柳州工业既要对内改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布局、管理、技术等等方面给工业发展造成的束缚,又要对外经受住与国际经济接轨所产生的冲击。面对转型时期的机遇和挑战, 柳州工业该怎么办?路该怎么走?尽快把柳州工业做大做强, 全面提升柳州工业的竞争力,是应对挑战的积极态度。为此,柳州市提出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从 2002 年起到 2007 年,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翻番,促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巩固柳州作为广西工业化领头羊的地位。并由此确定了“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柳州交通枢纽、工业重心、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的优势,以新兴的工业区为载体,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全面提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工业做得更大更强,借助工业优势, 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本文拟通过分析柳州工业的状况及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柳州工业产生的影响,来阐述大力发 2 展工业对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出发展工业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为柳州工业的发展服务。一、柳州工业的发展概况及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一) 工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 、发展概况。柳州市现辖 6县4 区,总人口 350 余万。市区位于广西中部稍偏东北, 地处柳江中游。无论是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还是物流条件方面,柳州都具有先天或后天的优势,支持着工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柳州工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有它的优势,也有它局限的地方。我们把 1980 年到 1995 年柳州工业总产值绘制成下面的曲线图,并结合当时所实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能大致看出柳州工业发展的轨迹。 1980 — 1995 年柳州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注:图中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工业总产值,按 1980 年不变价计算。 1980 年到 199 5 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154889 、 172818 、 197170 、 219986 、 246315 、 310462 、 341541 、 402684 、 469806 、 493656 、 510085 、 566008 、 714286 、 934047 、 1119055 、 1327988 1 ,单位: 万元 2) 1数字来源于《柳州市志》第二卷《 1950 — 1995 年柳州市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2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指币种均为人民币。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980198119821983 19841985198619871988 198919901991199219931994 1995 3 从图中曲线的变化结合柳州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来分析, 可以看出: 70 年代末开始, 针对工业企业由于能源、资金、原材料的短缺和多种工业产品的滞销,企业亏损面较大,柳州工业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后几年全市的工业总产值有平稳而缓慢的增长; 1984 年柳州市被列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后,普遍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 将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 从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经营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工业潜力得到了发挥,全市的工业总产值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加; 1987 年,由于前两年工业快速而不够协调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