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 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目前公认龙的起源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 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 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 角似鹿, 眼似虾, 耳似象, 项似蛇, 腹似蛇, 鳞似鱼, 爪似凤, 掌似虎, 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 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 颔下有明珠, 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 又名尺木, 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另一说是: “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 “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 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1. 老大囚牛( qiú niú) ,喜音乐,蹲立于琴头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2. 老二睚眦(yázì) ,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龙之二子,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 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龙生九子之三· 狴犴 3. 老三狴犴( b ì’à n) ,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震慑囚犯, 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是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狴犴,又名宪章, 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 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 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天禄识余·龙种》: “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 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龙生九子之四· 狻猊 4. 老四狻猊(su ānní) ,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狻猊,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 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龙生九子之五· 饕餮 5. 老五饕餮( tā oti è) 嘴馋身懒, 好吃好喝, 常见于古代烹饪鼎器上, 夏商青铜器便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猛兽,是品尝美味,鉴赏佳肴的“美食家”饕餮,读音 tāo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 “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龙生九子之六· 椒图 6. 老六椒图( jiāotú), 形似螺蚌, 性情温顺, 常见于大门上, 衔环守夜, 阻拦小人,是求学,求子,升职的保护神;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 以求安全吧。龙生九子之七· 赑屃 7. 老七赑屃( bìxì) (霸下) ,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赑屃, 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龙生九子之八· 螭吻 8. 老八螭吻( chīwě n) ,又名鸱尾或鸱(chi) 吻, 好张望, 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 作张口吞脊状, 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螭吻,是龙
龙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