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一些有条件的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一)结合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镇村结合改善村容村貌,科学合理地编制建设规划,实施旧村改造工程。节约土地,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最显著的效益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村容整洁,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二)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加之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垃圾的处置一直是令人棘手的问题,成为影响村容整洁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镇工作人员组织村民统一解决垃圾问题,建设了几个垃圾池将村民的垃圾进行统一解决,并成立了3人的垃圾清运队,配备清洁车辆,每周至少一次将垃圾清运至远离村庄的废弃坑塘按要求填埋,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处理。(三)推广生态能源,消化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生产沼气所需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建设沼气池,推广沼气能源有利于消除街道两侧的粪堆、柴草堆,净化、美化村庄环境,还能有效解决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问题,同时,较好地配合了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符合“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四)规范标语制作,美化村庄容貌。由于宣传引导群众的需要,农村中有关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土地保护、法律普及等方面的标语屡见不鲜。以前各种尺寸不一、色泽各异的标语涂在墙上,往往杂乱无章,影响村容村貌,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镇东边村对村干道两侧的所有标语按照统一尺寸、颜色制作和粉刷,看起来整齐正规,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增强了宣传效果,而且起到了美化村容村貌的作用。但在,改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良好的村庄容貌的形成,取决于村民良好的行为的提高等也不无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村现状的影响,我县村容村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调查发现,%的行政村没有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完成建设规划的村庄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规划不系统、不科学。由于建设规划滞后,有些村庄道路两侧存在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随意堆放柴草、粪便、垃圾现象;村内无固定垃圾投放点,无公共休闲绿地;排雨、排污设施不配套。没有建设规划或建设规划不到位,导致村容村貌难以有效整治和改观,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些集贸市场设在乡村要道,影响乡村容貌和交通安全几点建议:整治村容村貌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村容村貌整治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搞好规划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础。同城市规划一样,镇村规划决定着镇村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镇村两级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高度重视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禁乱搭乱建。二)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是保持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推广沼气能源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生态链。秸秆、畜禽粪便用于生产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三堆”难题;沼气可用于照明、做饭,为农民节约了电费、肥料
现在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