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技》审稿标准
由于编辑部工作人员时间有限,且受专业深度和精度的限制,所以初审只能判断稿件的立题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完整、格式是否基本规范。真正把守质量关的需要专家评审。审稿人应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以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稿件质量为唯一标准,科学评价作者的学术论点,鼓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探索。
1 稿件录用方向
稿件应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及时效性,要求技术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简练;与本刊栏目设置(研究与探讨、生物工程、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分析检测、贮运保鲜、营养与保健、专题综述)相符。进行比对时,复制比高于30%时,可视为抄袭(实验方法例外),但不能作为唯一的退稿依据。若检索到的是相关的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可认为其未曾公开发表,仍可考虑录用。
2 审稿要求
若审稿专家近期较忙,或经通读全文,判断与本人研究领域不相符,无法对稿件进行深入审理,请点击“拒绝”。对于“同意”审理的稿件,请审稿专家细读文章,就以下几个方面对稿件予以审理:
、独创
所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否新颖,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若是一般常用方法,则需要实验设计的技术路线和测定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
对于研究性文章,基本结构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对于综述类文章,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展望(结论)、参考文献。各部分内容(尤其是结果与分析部分)需具有逻辑性和清晰的条理性。
精读文章,以下载下来的盲审稿为模板,在“修订”模式下在文中修改,需要指出的问题以批注形式给出,方便作者修改。
由于每篇文章的送审专家均精通于该研究领域,故不再详细列出本刊对每类文章的审理要求。仅以本刊统一的审校要求为准,对文章各结构部分的规范要求及常见问题列举如下。
、恰当、精炼地概括该文章的核心论述问题。常出现问题:文不对题、题目宽泛。
、明了。对于实验性论文,需介绍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对于综述性论文,需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要给出中文。
关键词个数在3~5个,反映研究主题,易于检索。
、简洁地翻译出中文标题,常用“的研究-Study on/ Research of”、“的影响-Effect of/Influence of”、“的制备-Preparation of”的表述方式。
。英文摘要用被动语态陈述;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时用一般现在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等过程)时用一般过去时;尽可能简洁;采用第三人称;首次出现的缩写要给出英文全称,不能使用“、”“;”等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一般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紧
《食品工业科技》审稿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