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2 年蚌埠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类) 评选寻找童谣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桑道兰 2012 年 03月 21日- 2- 寻找童谣安徽省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桑道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到社区、家庭和地方上, 挖掘身边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 拓展语文课堂窨, 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自然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用知识思考生活与人生, 在实践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似乎学习的路越来越窄, 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 教师还不十分清楚如何改变目前的教育方法。农村语文课堂实施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就其中童谣的寻找,在开发教学资源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一、“寻找童谣”之念的产生。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是的, 老人心里留下了许多现在孩子所不知道的见闻, 有上世纪人的生活经历, 有旧中国的故事, 有祖先的神话传说。那样丰富, 那样珍贵。可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和传媒环境下, 这些历史文化如学校图书馆的陈旧的书一样, 已经没有多少人对它感兴趣, 它怎么能吸引孩子呢?它没有绚丽的色彩, 没有丰富变幻的动态, 静静地, 就如一条古老的河流, 不肯停下脚步。孩子们喜欢最新的、他们在电视和电脑上所熟悉的东西。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你为他们痛心。阅读太多那些类似快餐和垃圾食品的东西, 他们的精神会变得空虚,他们的情感会变得冷漠,他们的心会变得浮躁。我们许多老师就在感叹:现在的孩子难以树立人生的理想,太难教育了; 我们的家长就在痛心: 虽然现在经济在发展, 但孩子们缺乏幸福感; 我们的社会就在惶恐: 现在整个社会道德缺失, 文明败坏, 孩子不懂得感恩……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目前的问题呢?是他们接受的教育与身外世界的隔离, 是他们接受的文化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断裂。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思考: 人在哪里生存, 人从哪儿来, 人将留下些什么;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思想情感与精神链接起来。- 3- 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与学习, 我决心从眼前的细微处朝向它努力,这时我想到了童谣。许多中老年教师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童年时躺在老人怀抱里所听的歌谣, 那样质朴, 那样温馨, 悠然回荡在我们灵魂深处, 不曾远离。今天的父母, 纠缠于繁忙的工作、个人交际与生活, 使得今天的孩子被电视动画片和网络游戏包围着。那些曾经为我们带来美好记忆的童谣渐渐地远了,为人们淡忘了。“冷冷,小狗等等,”,“冷冷,小狗等等……”回忆童年的时光,耳边常常响起这歌谣, 眼前出现外婆一边摇晃着怀里的弟弟, 一边用勺子在茶碗里搅着的情景。那蒙蒙的热气袅袅地升腾着。那简单得几乎没有什么内容的歌谣,让我的心总是那么感动,外婆的慈祥温暖着我细小的心灵, 那温暖一直伴随我成长。大约是年岁的增长吧, 我越来越怀念那遥远的童年, 怀念那童年的歌谣。它会永远地在生活中湮灭吗?它真的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成为过时的、应该被淘汰的陈旧的东西吗?既然它来源于生活, 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 滋养了一代代人的灵魂, 它就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价值。寻找那存在于百姓中间的文化
寻找童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