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经 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穿越千年的风景——读《诗经》有感诗经应该算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古典名著了, 这次在暑假得有机会能再次阅读以一个成年人的高度视角给我带来了更多新的理解。记得以前看“魔鬼辞典”中对于“名著”如此定义: 名著就是知道的人很多但看的人很少的书。说起来, 《诗经》应该是最符合这定义的经典之一了, 单是文中层出不穷的生僻字就足以吓跑无数的潜在读者。但其实《诗经》并不复杂, 它不过是远古的民歌, 而我们认为的生僻字, 也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埋藏在时光中的“文字青铜”而已。静下心来读《诗经》, 仿佛伫立在漠北草原, 凭借“天苍苍, 野茫茫”, 依稀听到牧人的苍远民歌;又如荡舟于江南水乡,见得浆起莲动,烟雨氤氲, 耳边音乐传来少女的清越渔曲。这些旋律如此简单, 如此自然, 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一时间竟致物我两忘。方始明白, 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 我们用现代科技把地球倒腾得面目全非, 但人的心,千年未变。读《诗经》要先从了解它开始。《诗经》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民歌集子。上到士大夫, 下到市井之徒都是《诗经》的作者。从地域上看, 《诗经》基本上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开化之地。诗经基本上能反映当时社会中人的生活风貌,人的原始状态。之所以说是原始, 是跟后来的社会有区别, 特别是在中国有了相对成熟的儒家道家思想之后,人变得不再跟以前的人一样自然可爱。《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更是孔子当年使用的教材之一。《诗经》的语言。经者,经纬也。《诗经》便是诗的经纬。语言的立法体系有两条, 一是诗, 一是史。诗的语言是高度感性的, 史的语言是高度理性的。这次阅读, 可以算是对《诗经》作为语言立法者的地位进行一次考察。《诗经》的第一身份是民歌,其语言是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能听懂, 并乐于传诵的。如同现今的流行音乐一样。同时《诗经》的语言可以算是汉语的源头。《诗经》源于民间, 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 倾听他们的劳动, 倾听他们的爱情。《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 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 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 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 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 还是宋词的精巧, 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 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蒹葭, 其实是一种根植在美好想象里的草, 就如世上本无凤凰这种鸟儿一般, 虽然只是草, 但却拥有凡间所有花儿无可比拟的清雅和美艳。无论任何的书本教科书里把它一直解释为芦苇或是水边的芦苇什么的,蒹葭都只能存活在《诗经》的飘渺浪漫里,世间本没有。蒹葭如彼岸之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蒹葭》,是爱情的极致

诗经 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