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当前及今后时期全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全面审视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角度出发,吹响了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号角,敲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战鼓,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具体体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为抓手,自觉主动融入到全国、全省和全市的社会发展大局,以全新的区域经济理念和视点高度,用创造性、战略性思维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顺势而为,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全面把握和认识县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优势,也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综合分析,突出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怎么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估价和科学的研判。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量较小。站在**看**,年年有成绩,年年有变化,县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指标每年连续两位数增长,总体向好向上;跳出**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2012年全县人均GDP为16480元,比全市水平低2624元,%,%;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974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920元,%。另外,,占全县人口的69%,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3%。
“县穷民不富”是最大的县情。
——农牧生产:条件较好,规模不大。**水域、草场、耕地条件充裕,沿黄、川、浅、脑等区位梯度分布,各族群众有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习惯和舍饲圈养的畜牧业传统喜好,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方式落后,种养业粗放单一,水产养殖尚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不足50%。
——工业经济:趋稳回暖,效益偏低。目前,我县初步形成了冶炼、建材、水电、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服饰加工、农机具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县15家规上企业及200余家规下企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的工业以“一区两园”的思路和布局有效推进,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1%,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但由于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工业市场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产品价格低位徘徊,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大。且我县工业支柱性项目少,结构不合理,园区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民族服饰加工、回绣,矿泉水等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但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很弱,
“企业个数多、规模普遍小、发展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优势不明显”是我县工业经济的现实写照。
——项目工作:增势强劲,问题突出。近年来,全县上下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实施、管理力度,以打击“四抢”专项行动为载体和抓手,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北干渠、校安工程、党政军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和群科新区、牙同高速等保障引领项目对全县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前期工作不实、项目氛围不浓、争取力度不够、实施环境不优、建设程序不规范、招商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并且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不多,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档次不高。**县始终把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围绕“**牛肉拉面”品牌,积极组织引导,加强服务管理,形成了以“拉面经济”为主、其它行业输出为辅的劳务输出格局,推进了全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劳务输出人数年均保持在11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已经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但是“散、乱、单、弱”的劳动力输出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拉面经济提档升级进程依然缓慢,从数量型向规模化和品牌建设转轨的任务艰巨。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劳务经济的长远发展。
——社会管理:大局稳定,隐患较多。**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407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51座,藏传佛教寺院56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宗教”是民族宗教的一个基本特征。县上以省委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和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