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课题研究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所谓课题研究, 指的是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分为国家、省、市、区(县) 级课题等, 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 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问题, 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 教师即研究者, 是研究的主角, 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对老师更具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是: 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 寻找对策。当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 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 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 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个性化的小课题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 所有这些, 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当然, 老师们把这些小课题申报给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得到批准后, 也将成为规划课题, 加强管理, 更有利于课题的开展。二、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1 、一是选题。问题从哪儿来? 第一, 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 教学时, 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例如一, 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 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 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不过, 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一对矛盾体, 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至少说教师的付出与教学实效不成正比, 有时还存在负效益的情况。例如二, 教学强调创新,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落实到教学中、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驶时又如何体现?如何操作?这些更多的是疑难, 乃至是困境、冲突和对立。例如三, 教学中, 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 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人兴趣, 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 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该怎样扮演。这些教学中存在的“两难”情境比比皆是, 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也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 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去逐渐寻找解决的对策。第二, 从阅读交流中的具体过程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 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 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