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课标版五下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早年留学德国,对德国有很深的感情。本文描写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境界。我执教这一课,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弯弯曲曲地也绕了不少路,首先是对教材不熟悉,至今我在南京新华书店里,都买不到人教版五下的教材,更别说其它的参考用书了。说实话,当时心里真的没底,好在有我们校领导的指导点拨,有我校语文老师的倾力帮助,大家在摸索探究中寻找到了一种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教学形式。一、整体感悟,抓住中心句层层展开。在教学中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和“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两句作为整节课的一条主线,让孩子自主地向季老质疑,抓住“奇丽、奇特、美丽”这三个关键词,以“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随文练笔、延伸阅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二、整合资源,实现课件与文本互补。毕竟中国孩子对德国风情了解不多,即使有,也多半是些文字资料。所以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上欢快的乐曲,制作成课件,展示德国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走进文本。这样,学生从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到欣赏美丽的画面,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语言,并得到升华与内化。三、扎实训练,注重学生的情境感悟。1、注重朗读,内化情感。这堂课,我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如在学习“花美丽”这部分讲解几个重点词语时,我问:你能不能读出花的美、多?(读好这些词、读好这句话。)学生借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课文;紧接着又提出要求: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亲自看看?想不想把这种美读出来?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不仅进行了朗读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2、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美好的崇高境界时,由于教学设计的不同,也出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我这样设计:学生找到写“人美”的语句之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师提问:这里的“我为人人”指?“人人为我”是指?出示练习:生活中你感受过类似境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如此设计,学生的确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很美,但容易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痕迹过浓,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同时,这样也会使孩子们思绪中断。他们也会误认为把花种在自己的房子里是很自私的,是不对的,显然这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二次我这样设计:1、找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又是指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3、同学们,假如此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