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相关文献资料摘要《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出版内容简介: 《三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 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都有记载。三国志长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深受赞许。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成为“前四史”。在陈寿死后,裴松之受南朝宋文帝的指派,为《三国志》作注。书成后被文帝赞为“不朽”之作。裴松之的注与原来注史书主要在训诂上下功夫不同,他的注主要是增补史实。简单说就是补缺、备异、纠谬、评论。从史料价值来说, 裴注不亚于《三国志》, 是读《三国志》必读裴注的原因。《华阳国志》常璩著齐鲁书社出版内容简介: 《华阳国志》是宋以前流传至今最古的地方志。从前的目录书, 或者把它列为霸史, 或者把它列为伪史, 也有归入别名或杂史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列入地方志。根据它叙述古代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历史地理情况来看,作为地方志比较合理。《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包括巴、汉中、蜀、南中、公孙述刘二牧、刘先主、刘后主、大同、李特雄期寿势各志、先贤仕女总赞、后贤志, 卷末为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录。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汉书》班固著颜师古注中华书局出版内容简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 洋洋洒洒, 文采风流, 记事准确, 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 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 可见《汉书》之重。数不淸的典故出于其中, 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汉书》一百二十卷, 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所记启于汉高祖, 止於王莽, 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 所以叫断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汉的, 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汉以前的人物,但这是个别的) 。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上至帝王将相, 下至名士隐者, 天文食货, 百官群县,无所不有。《汉书注》是一部《汉书》的新注, 颜师古根据新注的需要利用旧注, 但这还不够, 因为“旧所阙漏, 未尝解说”, 颜师古作新注,“普更详释,无不洽通”,并且是“上考典谟,旁究《苍》、《雅》,非苟臆说, 皆有援据”。这样, 颜师古所作新注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引据确凿, 有很强的说服力。颜师古注中有关注音、解词、辨古今字的内容较多, 有人称颜注是重训诂一类的史注, 这虽然有一定道理, 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汉书》多用古音、古字, 到唐代已有古今之隔, 这是注释《汉书》必须做的。为了疏通《汉书》文句, 颜师古不仅注音解词,而且还串讲语句,指出词句由何演化而来。《后汉书》范晔著李贤等注中华书局出版内容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 398 年- 445 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 司马彪续作), 记载了从王莽( 6 年)起至汉献帝( 189 年)的 195 年历史。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 398 年- 445 年), 他写此书是为了“
三国相关文献资料摘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