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作者信息拓展】惟吾德馨的嵩岳诗人刘禹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772年,卒于842年,其先洛阳人,后迁居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中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主薄、监察御史、监察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死后受赠兵部郎中。《全唐诗》存诗12卷;《全唐诗补编》补诗6首,共存诗约800余首,其中不乏流传千古的佳作。刘禹锡出身名门,世代习儒业,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受家庭熏陶,刘禹锡自幼诵读儒家经典、学做诗赋。贞元九年(793)考中进士,登博学宏辞科。当时的文人最看重进士科,把“进士及第”看作是莫大的光荣。刘禹锡曾经写诗《送张盥赴举》,当时的愉快心情:“永怀同年友,追想出谷晨。三十二君子,齐飞陵烟旻”。诗中反映出他们三十二名同榜及第的进士,当年是多么得意。次年登吏部取士科,诗名享誉京华,被授予太子校书。贞元十八年(802),调任渭南主簿,结识柳宗元。次年,奉调入京,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顺宗皇帝鉴于唐朝积习已久,弊端太重,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以翰林学士行宰相事”,实行改革。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一批有志之士积极参与支持王叔文各项改革措施,改革初见成效,在朝中影响颇大,但由于这场改革触犯了一些士族和官僚和地方军阀的利益,遭到反对派的强力打击,革新运动仅推行146天便惨遭失败。王叔文被赐死,改革派遭到严厉打击。刘禹锡因参与改革,先被贬官至连州刺史,尚未到任,又改判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这期间刘禹锡借助《诗经》比兴手法,针对时政,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如《聚蚊谣》、《百舌吟》、《白鹭》等。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改掉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途径西塞山,登高远眺,俯瞰秋江,怀古之情勃然生发,随兴赋诗一首《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借晋武帝大将王浚当年率领由战船组成的水军,浩浩荡荡,顺江而下,讨伐东吴。王浚楼船所到,“金陵王气“便黯然魂消,战事的结果是”一片降幡出石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1]诗歌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其实是暗含嘲讽,其寓意是很深刻的。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在扬州(今江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这是他们初次在江南见面,白居易非常激动,即席把箸击盘,慷慨高歌,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刘禹锡才高命乖的坎坷际遇鸣不平,刘禹锡也当场赋诗作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的感情极为复杂,从昔写到今。诗人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一去23年,期间多次迁徙,久处“巴山楚水”,地域偏僻荒凉,心境孤独凄凉,地域之远,时间之久,远离中原故土,被贬之人,“弃置身”处“凄凉地”,

【作者信息拓展】惟吾德馨的嵩岳诗人刘禹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