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 1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 ? 第五章词义 1. 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 1)词: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 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 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 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 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 1) 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 很少发生变化, 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 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 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 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 ü 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 ü 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 ü 表示亲属关系的词; ü 表示人体器官的词; ü 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 ü 表示数目的词; ü 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 ü 表示常见性状的词; 3.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 1) 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ü 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ü 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ü 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 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 1) 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2) 一般词汇包括以下类型: 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 5. 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的关系如何? 1) 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敏感。以基本词为基础构造出来的新词, 大部分首先成为一般通用的词。 2) 一般词汇中有些词,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 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长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就进入了基本词汇。 3) 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某些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的社会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 2 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很重要, 甚至过时了, 这些词就退出基本词汇, 变成一般词汇中的词。2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一般词汇又可以充实和丰富基本词汇。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 6. 什么叫词的词汇意义?它和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1) 词的语法意义: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 2) 词的词汇意义: 与词的语法意义相对应, 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简称词义。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3)“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告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7. 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附加色彩有什么区别? 词义反映客观世界,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词义的产生又同人们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成果。正因为词义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所以词义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 一方面词义是在此基础上带上人们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即词义包含着人的认识和态度评价。因此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 1)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是所有词都具有的, 是整个词义的基础。理性意义是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 2) 词义的附加色彩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彩,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注意: 2 词义的评价色彩虽然有其主观因素,但也具有社会性,不是指个人可以任意赋予一个词义不同的评价色彩,只有在选择运用的时候可以体现你的评价态度。2 比起理性意义来,附加色彩由于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因素,因此其意义容易变化。 8.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是怎样的? 词义反映现实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