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附件一年龄特征2-3岁·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2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勺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成人帮助。·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2岁儿童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吓就哭、一哄就破涕而笑,他们的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露于脸上。2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用啼哭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感情依恋的分离焦虑表明该年龄儿童对依恋对象的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2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如在游乐场愿意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此年龄段出现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动作发展速度较快2岁儿童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还会从事穿珠等活动。此年龄儿童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的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例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到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尝试模仿、喜欢重复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2岁儿童的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的想象。·词语发展迅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萌芽。·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能引起他们特别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快乐和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3-4岁·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3岁儿童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着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3岁儿童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行为明显受支配3岁儿童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3岁儿童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某老师喜欢我,某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3—4岁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3岁孩子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表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自觉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对同伴、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3岁儿童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互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3岁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
指南附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