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2、体会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1、圈点勾画文中对外祖母的描写及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句。2、背诵、默写议论段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教学课时二课时导学案设计1、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自读课文,借助注解或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咕哝( )噗噗( )发绺( )颤动( )胸脯( )兜起来( )两颊( ) 马鬃( )诅咒( )两颊( )镶银( )嗅烟草( )丰润( ) (2)、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绺( ) 鬃( ) 诅( ) 镶( )咎( ) 鬓( ) 沮( ) 攘( )(3)、解释词语:诅咒: 丰润: 抑郁: 五光十色:2、查找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有关资料,把找到的简单写在下面。高3、再读课文,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描写外祖母的语句。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你对外祖母的看法。4、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分析分析它的作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朋友》。师语;朋友之情促人奋发,翻开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龄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二、初步感知,整体感知走近作者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并适当板书。明确: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才。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2. 了解背景要求: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明确:《童年》是高尔基在1913年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书中再现了70年代俄国人民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辽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辛岁月。高尔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铅样沉重”,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所幸的是,他的周围也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了高尔基良好的影响,给了高尔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3、生字生词要求: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导学案,正音正形,教师释疑解难。4、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明确:童年的朋友指外祖母。外祖母关心“我”、理解“我”。(2)、用笔画一画文中的外祖母,并说说这是一个 的外祖母(健康、慈爱、乐观、坚毅),并说说你的理
童年的朋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