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4、看课题,质疑问难。二、读文章,提纲契领。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三、抓线索,释疑解难。,引导思路。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释疑解疑。认真地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把打动你的句子划出来。(自由读,边读边勾划。) (生交流)小结:一句话,他这样做就是苦了自己,去照顾别人,最终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四、学习作者写作方法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预示:*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从老班长的神情表现出来2、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预示:*?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五、前后呼应,发展思维。,点明题目。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2、解决课前问题,理解题目为什么课文用“鱼钩”做题?为什么这个长着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六、总结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作业: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
金色的鱼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