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调查报告暑假期间,通过走访北京及我家乡湖北随州的书店,我对书店的经营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另一方面,在不断的和出版相关人士的交流中,我加深了对我国出版业现状的了解和认识。目前,实体书店发展的总趋势呈衰落状态,继风入松、第三极、光合作用等多家书店关门之后,单向街蓝色港湾店也“打包”搬家。这家京城有名的人文书店将停业两月,并将于9月28日在朝阳大悦城重新开张。与很多其他实体书店相比,单向街是幸运的,上千名读者捐助它的搬迁,在点名网上,有1073人为单向街搬家共募捐23万余元,即将入驻的朝阳大悦城也给出了优惠的房租条件。这家书店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次新生。就目前许多民营书店出现的经营困难的状况来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租金的持续上涨,人力成本的上升,沉重的税收,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人们缺乏阅读的习惯,商家在转型过程中定位不准、缺乏跨行业的管理经验,大规模的扩张导致资金分散。在税收方面,只有国营图书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民营书店每年要缴纳营业税、13%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税、印花税、盈利后还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除了税收以外,民营书店扣除掉房租、水电等成本后,其图书销售的净利润率仅为3%。而相比之下,新华书店可享受县级及县级以下书店免收增值税的优惠,同时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六大税种。另外,被誉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的教材销售,占据着全国图书市场40%的销售额,又垄断在国有新华书店手中,民营书店无法涉足。电子商务的兴起,分流了大部分的读者。图书电子商务节省了门店租金、人力等中间环节的费用,因此图书的价格较便宜。更甚者,目前很大一部分电商仅仅将低价图书作为一种行销手段,用来吸引网站客流,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屡见不鲜。电商之间,以店庆、光棍节等各种理由的打折促销活动愈演愈烈,仅2010年以来,京东、当当、卓越网络书店之间至少发起3轮价格战,图书的折扣从五折持续走低至三九折,其直接的受害者只能是实体书店了。从2008年以来,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图书年均增幅达100%。目前,电商渠道在出版社总体的市场占比增长达35%以上。就拿近几天京东和苏宁的恶性竞争来说,这就给出版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极其不利于行业的正常竞争。众所周知,书店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读者有买书的欲望才是推动其发展的最终动力。然而,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正在不断的变差,很多人一年甚至不去购买一本书。很多民营书店一面在经营图书的时候,一方面始大幅增加文化类百货商品,如CD、杂志、工艺品、文化用品等,试图利用百货商品的来补贴图书微薄的利润,然而却事与愿违。一方面,这些百货商品需要用现金进货,占用了本就紧张的资金。另一方面。在管理上没有跨行业营销经验,也没有聘请专业团队来运作,致使引进的文创产品缺乏新意,无论在品相还是气质上,都不能与书类产品融合,价格上又毫无优势可言。这样一来,店内特色变得模糊、不明确,非但没有增加书店的利润,反而使得图书的优势削弱了。2007-2008年期间国营书店凋敝,民营书店的杰出代表光合作用不失时机地大规模扩张,仅在北京就开了11家店。之后的几年里,光合作用并未结合自身资金情况放慢扩张脚步,而是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张。如此大跨步的扩张,而在融资、贷款上,民营书店却没有优势,因此资金链非常脆弱。然而,有书店衰落,必然
书店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