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旅游文本英译的美学探究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旅游文本英译的美学探究论文一、引言美学在中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人文科学。从美学的视角谈翻译,就产生了翻译美学。对中国美学而言,翻译美学在翻译学中是一个占有核心地位的分支,能充分反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本质特点(刘宓庆,2011:9)。长期以来,翻译美学多被用以分析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翻译,很少关涉旅游翻译。二、汉英旅游文本特征中西方在政治经济、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汉英旅游文本各具美学特点。根据翻译美学理论,深入了解汉英旅游文本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对旅游文本翻译尤为重要。(一)汉语旅游文本特征从词汇角度看,汉语旅游文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大量使用四字词语。一方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催生了四字词语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中国历来讲究对称美,四字词语的使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句式上,汉语旅游文本句式错落有致,骈散相间,兼具散文风格和诗韵之美。此外,汉语旅游文本运用各类修辞手法以增强美感,如平行结构、韵脚、夸张等。(二)英语旅游文本特征与汉语旅游文本不同,英语旅游文本呈现如下特征: 从词汇层面看,英语旅游文本多用形容词,信息功能强,联想意义丰富。在西方思维模式中,此类词颇具唤起意义,易诱发读者产生联想,以营造美感。在人称使用上,英语旅游文本多使用第二人称词“you”,而汉语多使用第三人称词“游客”或“游人”。彼得·纽马克(Newmark,1988)指出,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唤起功能。也就是说,英语选用第二人称,在旅游文本和读者之间建立交互体系,强化了旅游文本作者对游客的信息传递和美感传达,以激发读者游览文本所述景区的兴趣。此外,英语旅游文本侧重给读者提供足够的景点信息,如自然地理特征、景区主体风貌等,行文风格客观直白,不添加太多主观情感。相反,汉语旅游文本多突出景点的社会地位和人文特色,强调景点的社会影响力、历史变革等。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Nida,1982:16),这必然对汉英旅游文本的句式产生影响。在文本翻译的语码转换过程中,译者应时刻留意二者之间的区别,调整相关句式结构以迎合目标语读者的审美观念。三、翻译美学与旅游文本英译在翻译美学的关照下,旅游文本翻译既要传达出原文的语义信息和文化内涵,又要避免翻译中的美感缺失,使译文满足国外读者的审美感受。国家5A级古徽州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主体部分位于歙县(徽州古城),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古迹颇丰,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本节所有例句均选自黄山市和歙县旅游委员会编撰的双语旅游宣传资料。(一)旅游翻译中的美学原则许渊冲先生在阐述“三美”之间的关系时提到:“意美”最重要,是根本,是目的;而“音美”和“形美”为实现“意美”服务,是前提,是手段。如果三者不能兼得,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许渊冲,2006:131)。许先生的“三美论”虽是对诗歌翻译目标的高度概括,但对旅游文本英译亦有启发,旅游文本英译也首先应做到“意美”,而后注重“音美”和“形美”。据此,笔者拟构建以下三种翻译原则来实现美学效果。第一,意象美原则。英译旅游文本应完美再现原文中最引人入胜的意象或信息,略去一些过于华丽的冗余信息。(1)ST:(歙县)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理学盛行,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旅游文本英译的美学探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jh0927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