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培训心得根据工作安排,我于2018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成都参加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绩效审计培训班。在为期4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先后听取了成都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苏斌讲授的《绩效管理审计》、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欣讲授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实务的研究》、北京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副总经理)武战伟讲授的《绩效评价实务与案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鲍国明讲授的《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等课程。针对这次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绩效管理审计初探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审计署对绩效管理审计的不同理解,讲解了中国大多审计学者对绩效管理审计的定义: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绩效管理审计的特征就是经济性(经济审计)、效率性(效率审计)、效果性(效果审计),简称“3E”审计。绩效管理审计有2种模式:以结果为导向(直接测试结果的绩效管理审计);以程序为导向(测试管理程序与内部控制的绩效管理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启示通过审计案例讲解,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中的方法、技巧等实务操作进行了分享,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经费审计(揭示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堵塞漏洞)、资产管理绩效审计(关注资产的完整性、闲置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值得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时借鉴。认识绩效评价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评价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价企业综合绩效管理等案例,武战伟老师讲解了绩效评价是内部审计提供增值服务管理实践的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财政部等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下发了具体的法规政策、操作规程和指引文件,相关法规体系文件较为系统全面;绩效评价是以计划、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从决策、管理、绩效三方面围绕相关性、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可持续性而开展的鉴证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实务操作中,事前评估着重于让决策更科学、目标更合理,参与决策;跟踪监控着眼于决策、管理、效益过程管理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改善;事后评价重点在于项目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实现情况,重在评价。内部审计中贯彻绩效审计的理念第四天的课程,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鲍国明老师讲授,鲍老师的讲解生动,自身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整堂课程围绕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改革审计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18年5月23日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的讲话;审计长胡泽君9月11日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1号令)展开和延伸,中间穿插了许多鲜活的审计实战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剖析。绩效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核心就是“3E”审计,首先是查找清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结合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绩效审计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原因是其财政体制的改变;公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中国于
绩效审计培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