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
本书系美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前总裁小托马斯·沃
森先生所著。它于年出版,立即成为美国当年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当今不仅在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
用机器公司。商用机器的概念对中国人来说还有点陌生,但在西方它却己有
根长的历史。它是伴随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商业机器顾名思义即
运用在商业和财政金融等服务部门中的机器,它早年主要是打孔机、制图机、
现金出纳机等。年代后期,电子工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诞生使商业机器发
生了一次质的革命。而商业机器的革命也使办公室的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工
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到科学研究方面使科研
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导致了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
即电子工业的浪潮和信息社会的浪潮。
从这一历史的发展来看, 正好置身于这一工业革命大潮之中,因此,
它从年代的一个不足一千人的小公司,到了年代后一跃而上升为美国
最大的企业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 ,是这一工业发展的缩影,完全可以
被称作是商业机器和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化身。在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家这
类公司具有象这样长的历史,也几乎找不出哪个企业象如此典型地
反映出一个工业的发展。因此,了解一下、的发展史,傈可以对整个电
子和计算机工业得到个大概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此书内容具有十分
重要的价值。
但是,本书决不仅仅描写了美国商用机器工业的发展,它更是一本个人
和家族的传记,并且通过其家庭个人的活动经历,把人们引到诸多的世界历
史事件中去。由于作者父子皆系美国大企业的头面人物,他们的活动更多地
是与美叙,我们可以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
会制度、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获得大量的了解。从知识性的角度来说,此
书的内容可以说相当丰富。它融合了历史、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科技
等各方面的事情,通过作者父子的经历一一叙述出来。
一个如此庞大而历史悠久的大公司,它的成功与经营规模是与管理者的
经营之道分不开的。的发家史堪称一部成功的企业经营史,也是一部读
起来令人感到津津有味的创业故事。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出身贫寒,早年
挨家串户替厂家推销缝纫机,屡遭挫折,倍经磨难,但终成大器。第二代沃
森即本书的作者继承父业,看准机会,率先将企业投身于新兴起的计算机行
业,使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阅读此书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企业经营之
道。
由于我国正处于电子工业的初期发展阶段,第三次浪潮已开始冲击我们
的脚面,因此,翻译出版沃森先生的这本书对于我国的电子工业发展,对于
我国的市场经济都是大有益处的。这就是我们翻译此书并真诚地向广大读者
推荐此书的原因。
参加此书翻译的译者有:仲大军—章、吕曦—章、李锐锋
—章、艾平—章、杜艳章、王咏梅章、尹红义章、
刘海英(—章、凌德权章、邸秀琴—章、杨家骥—
章、肖锐—章、刘驰—章]、肖扬—章。由于译者较
多,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另外,由于英文原书每一章节没有题目,目录只是按篇章顺序排列,所
以,我们在中文译本中没设目录。特此说明。
仲大军
作者序
年当我刚刚接任公司(美国商用机器公司)领导职务才六个星
期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我变成了全美国最惶恐害怕的人。过去的十年
里,父亲一直在培养我接他的班,我呢,也有点少不经事,狂妄自大,急于
求成。可现在,担子突然落到我的俞,再也没有父亲做后盾了。我已经听到
不少大企业家子弟经营失败的故事,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当他们不能子承父业
时的窘相。所以,我担心自己也可能会落得个同样下场。但是,在父亲去世
一年后,我对我妻子宣布说:“在没有老头子的情况下,我已成功地干了
个月了。”
接着的是第二年,第三年。在我当公司总裁的这段时间,计算机时代开
始了。大获其利,公司膨胀了十几倍。当我于年退休时,公司的年
营业额达到亿美元。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对这个数字感到震惊,即使他总
是预料公司有一天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企业。
我和父亲是如此得亲密和相象,我极力地向世界表明我能超过我的父
亲。这或许是出自对这位老先生的崇敬,也或许是出于自己的刚愎自用。我
从来没有宣称过自己胜过父亲,因为我的许多做法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但是,至少有一点我的成功可以让人们这样说:将门无犬子。
事情本来也许会变得完全不同,我从小所享受的一些特殊的待遇,如上
私立学校,世界旅游,阔气富有,都很容易给一个孩子带来灾难。我知道我
应该按照父亲的脚印去走,但那是不可能的。我很敬畏他,但是,我们两人
的脾气都很暴躁,这使我们很难在同一个房间里相处,更不要说向他学习怎
样经营公司了。
【社会科学类】父与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