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燃“有效课堂”的春天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逐渐摆脱了过去僵硬、呆板、固化、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积极探索优质、有效、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发展之路”。不少学校勤于探索,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教育丽歌。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是黄冈市有效课堂实验单位,罗田县有效课堂示范创建单位。学校以“雅爱思源”为切入点,以“卓越思源”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卓有特色的“思源课堂”。在构建过程中,学校以优秀文化为背景,以“先行先为”为构建理念,以“对话与唤醒”为构建模式,以“特质有效”为构建目标,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效果非常显著。迷思与焦灼:课堂教学中的七种缺失与有效课堂对应的就是低效课堂,低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的双向流失,教育教学沦为汪洋大海中的无舵帆船,随风飘荡,任意东西。根据我们长期的教育调研,课堂教学主要存有七个方面的缺失:1、缺乏危机意识,失去了紧迫感。这种情形的主要症结就是与教育学习脱节,缺乏自我革新和自我创造的紧迫感和动力感,教师只是满足于新瓶装旧酒的自我陶醉,止步当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满足于日新月异的教育新需求。2、缺乏精品意识,失去了成就感。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流水线式的作业”,只是走程序,只是按部就班,缺乏精品意识,缺乏教育的集体荣誉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没有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有效走出来,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去发展人,去创造人。3、缺乏创新意识,失去了创造感。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创新,在于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自我、有效的教学模式,缔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感。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囿于各种教育藩篱,裹足不前,没有勇气去探索。“有效课堂”只是水中月、镜中花。4、缺乏目标意识,失去了存在感。教学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太泛,目标聚焦了太多的教育负荷,这些负荷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有些课堂开始异化,沦为一种表演,或者是一种满足于满眼繁华的自我喝彩。5、缺乏自主意识,失去了归属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一种自主意识,即自主定位意识、自主创造意识、自主激励意识、自主调控意识,教师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用自己的智慧与艺术去吸引人,去熏陶人,去培养人。有些教师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归属感,只有无力感和焦灼感。6、缺乏激励意识,失去了责任感。教育教学离不开教育激励,只有唤醒教育主体的主体地位,唤醒教育客体的学习潜能,我们才能激起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如果没有激励意识,没有唤醒教师的责任感,一切灿烂都将归于平淡。7、缺乏塑造意识,失去了幸福感。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发展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塑造意识,缺失塑造能力,迷失于应试教育的平面幸福,没有将学生的能力塑造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全程研发,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式的浅层幸福。执着与探寻:课堂教学中的“三两”攻略课堂教学要实现优质、有效,必须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删繁就简,一切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诸项工作。课堂教学中的“三大工程”1、读书工程,实现与文本对话。实现有效课堂的首要工程就是“读书工程”,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思源学校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
用智慧点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