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是在学习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学习看一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这节课是一个支点,既是对前几节课一图二式的总结与归纳,把加法与减法两种算式的含义在一张图中表示出来,又是为下面学习得数是9、10与9减几、10减几作好准备,让学生在通过学习一图四式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出有关9与10的加减法,因此,这节课在这个章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图中四个算式的真正含义是本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可谓是险象环生,一个个的预设遭到学生散乱发言的一次次阻截,让我真切感受到教学中,问题探究,“面面俱到”固然好,但学生的处处探究,使学生一度陷入无为探究的泥潭,助长了学生不求甚解,信口开河的风气。问题的探究焦点必须要向“突出重点”集中,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效实用的,才是新课程的真正理念。新课开始,我就出示主题图,小朋友游泳图,提出问题,“谁能从图中找出藏着的数,并把找到的这些数用三句话来说明。”旨意是让学生说明图意,根据图意找出组合8的相关的数。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8个小朋友。”师:“哦,不错,那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呢?该怎么列算式呢?”生:“可以用加法计算,5+3=8”学生回答得很到位,达到了我的预设,看着学生有序完整的回答,对学生的认知我放宽了心。接下来是继续围绕学生的这组数5、3、8展开,进行问题探究,从而得出另外的三个算式。可症结出在了我的提问上,因为我提问的不严密性,设定的问题缺乏指向性,导致了学生众说纷纭,回答的问题琐碎与随意,面对课堂,让我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师:“你还能说出其他的意思吗?”话音未落,学生中已有好多人举起了手。生:“有2个学生拿了救生圈,6个小朋友没用,一共是8个小朋友。”生:“1个小朋友戴着一只游泳帽,7个小朋友没戴,一共有8个小朋友。”生:“一共有8个小朋友,下水了5个,还剩下3个。”…………听着学生的回答,我意料到,学生的思维在我无指向的问题下散开了,看着学生的跃跃欲试,我该扼信住势头,重新提问,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