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村环境艺术创建一、新农村建设中搞好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第一,好的环境是人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农村环境艺术? 农村环境艺术就是由村镇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 多指农村环境景观。农村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是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但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村镇和城市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个意思, 但都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 都是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了自然条件的一种环境。人们这种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 改造得好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 改造得不好就会产生“视觉垃圾”。农村环境艺术与村镇规划有重要的区别, 并不是做好了村镇规划就可以代替好的农村环境艺术, 从而产生优美的村镇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 农村环境是四维的研究和解决建筑形式、色彩、质地等的美学问题。在这方面很多无可争议的实例,如: 云南的丽江古城,之所以成为人们争相一睹的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它完整保存着宋末元初纳西族民居建筑风貌,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群,依山傍水,参差错落, 五花石街巷曲折幽深, 四通八达, 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巧夺天工的人的智慧于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三万居民世居古城,创造和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魅力的“东方威尼斯”。又如, 苏州水乡的周庄、浙江乌镇等都是因为景观特色才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的。第二, 好的农村环境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直接体现。村镇景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城市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 村镇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一个地区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 优美的环境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以往, 农村是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生成的村镇, 就是为人的聚居和活动的场所, 其建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 其次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 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如今, 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审美观念逐渐加强, 但是由于审美能力和品位问题而花钱营造了“不如意”。特别应当说明的是, 并不一定美的建筑就一定比不美的建筑费钱, 粉墙黛瓦可能比瓷砖和琉璃瓦更便宜,但在一定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可能更舒服些。二、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新农村环境艺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警惕一些问题的产生。第一, “形象工程”带来的“短视意识下的美化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果不加以正确认识, 则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 大洋房”, 而给五千年的中国农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这样“改造”的后果,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还会使农村集体以及个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弱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目标,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二, “发展经济”前提下的“国土安全格局的破坏”。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 这种和谐关系体现在健康安全的生态过程、秀美朴实的自然环境、人对土地的精神寄托和归属感。一方充满诗意和精神灵秀的土地是民间信仰和民族认同的基础。中国国土下述两个特点使维护和谐社会基础的任务艰巨异常: 第一,本来脆弱的土地生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巨量的人口, 有限的资源, 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 几千年不断的开垦, 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历史上, 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情形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而
新乡村环境艺术创建.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