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有教无类略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就教育对象对象而言,孔子的主张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类”,本义是种类,类别。在孔子的“有教无类”中,“类”既指“族类”,即民族类别,也指“氏族等类”,即氏族的等级界限。孔子以前,商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为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即“学在官府”,不但奴隶主贵族与平民、奴隶之间有严格的阶级界限,就是奴隶主阶级的内部也还有贵贱尊卑之分,等级森严。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意思就是,任何人投师门下,都可以给他教育,不论贵贱与贫富,不分氏族与等级,不管地域与国界。应该承认,孔子的教育实践是体现了“有教无类”思想的。在孔门读书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在可以查明身份的弟子中,除个别的是当时有权有势的奴隶主贵族子弟外,多数是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身份极为复杂,如被称为“卞野之人”的子路,居住在“不堵之室”且“上漏下湿”的原宪,身陷缧绁的公冶长,“三年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穷居陋室”而“箪食瓢饮”的颜渊,此外,还有“贱人”仲弓父,“鄙人”子张,“大盗”颜涿聚……等等。这些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国家,如鲁、卫、齐、楚、宋、陈、吴、秦各国,而年龄相差也非常大,有的只比孔子小4岁,有的却比孔子小50多岁。可见,在孔子的私学中,“有教无类”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的。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兴起及文化学术下移(“天子失官,学在四野”)的历史潮流,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它打破了世袭的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局面。“有教无类”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平民,扩大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进而追求教育的平等。毫无疑问,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当然,在孔子及其以后的封建统治时代,要真正实现“有教无类”,是十分艰难的。秦始皇统一中国,随后就焚书坑儒,废除私学。以后的各朝各代,虽然教育政策各有差异,但是,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有教无类”几无可能。

孔子有教无类略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545616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