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里,常常不被人们所关注、所重视的音乐课也在革新着、变革着。在我的记忆中,小学音乐课大概是这样一种经历:教唱课——教唱课、欣赏课——教唱课、欣赏课、创编课——教唱课、欣赏课、创编课、乐器课。从这个经历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音乐课在不断地完善,由一开始单纯的教唱课,然后慢慢地发展为教唱课和欣赏课二者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后来又增添了创编课。直到现在,小学音乐课主要有这四种形式:教唱课、欣赏课、创编课、乐器课。下面就乐器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保持、延续兴趣比激发兴趣更重要当老师的我们都知道,平时在写教学设计时,其中有一部分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就整个学习的过程来说,我认为激发兴趣并没有保持、延续兴趣重要。就拿在我刚刚结束的这一学期的口风琴教学来说,我担任是一、二年级口风琴课。开学初各班学生们对口风琴的学习兴趣十足,非常浓厚,热情也相当的高。然而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口风琴教学,其中有个别班级学生的兴趣没了。经分析后问题是:学生方面:随着教授曲子的越来越难,学生对吹奏口风琴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学生说这个歌曲不好吹,太难了,那个歌曲不好听;教师方面:教师授课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班级人数较多,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发现其问题并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收效不是太好。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没有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想方设法地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这时的表现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不理不睬,无动于衷。因此,我认为不管哪一科的学习,保持、延续兴趣要比激发兴趣更重要。二、乐器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吹奏乐曲时,并不是单个学生在演奏。在器乐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一块儿合作来完成或小或大的一首音乐作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个学生在演奏所学歌曲时,班里面的其他孩子跟着唱词或是唱谱,这时就要做到节奏一致,速度统一;几个学生齐奏一
乐器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