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做到诗文交融。。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呢?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板书:依依惜别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配乐朗读。?(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1)让我们来找一找,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板书:藏情](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板书:赏景](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繁花似锦”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思考:他们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他们想让分别的时刻来得再晚一些,所以先要“赏景藏情”,让人更加感觉到他们那非同寻常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终须别呀!引读。“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板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李白对孟浩然为什么“敬仰”呢?人品: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配乐,评价:读得真好,我们都被你的朗读打动了!),不仅我们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0-04-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