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爱的力量城关三小刘露露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以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多少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自己的价值。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成长环境、心理、生理等不同,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如何对待这些不同的学生呢?我认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就像一团火,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又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又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它能驱逐黑暗,照亮每一个角落。注明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个性、人格、学生心声、而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其所思所想,使学生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记得去年刚刚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时,当时的班主任在向我介绍班级情况时特别提到了一个学生的名字,李俊贤。老师说他的情况很特殊,他的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学习成绩差、经常在上课时调皮捣蛋,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家访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他希望我接手后能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留心这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访问同学和家访后我终于摸清楚了他的情况。由于他的父母都做生意,特别忙,疏于对他进行管理所以他的性格孤僻怪异、不合群。至于经常在上课时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有可能是他想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听他父母说他本身也是个聪明、充满爱心特别孝顺的孩子。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他进行引导教育。要想改变一个学生,老师的德、才、智、方法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灵魂则是“情”。老师要用真情去爱护每个学生,增进感情交流,适时运用恰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生转变,用爱心这把钥匙去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关爱学生首先就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刚开始我试图从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他聊天,多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循循善诱,让他知道老师是非常关心他的,让我们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同时也为后面的一系列活动打下基础。刚开始和他聊天时他说的并不多,我们之间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他并不愿意和我说的太多。只是一些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最喜欢家里的哪个、今天回家都做了什么等等。但是只要他愿意说就证明他对我并不排斥,不反感,我们之间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就这样渐渐地我们养成了每天都要聊天的习惯,渐渐地聊天的内容也多了,他也渐渐地向我敞开心扉。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又变回了我刚刚见到他时的状态,沉默寡言,目光呆滞。我感觉到他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果然,下课时当我把他喊到没人的地方询问时,他哇地一声哭了,边哭边向我诉说他的爸爸妈妈要离婚了,他就快没有人要了。我安慰了他半天并且帮助他想了许多劝和的办法,最后我又打了他父母的电话,把他们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向他们一一诉说。几天后李俊贤笑容满面地来找我,告诉我他父母和好的消息并且要特别感谢我。在那天他告诉我许多事情,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越来越信任依
爱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