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人们都说,祖国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老师。那么,老师的希望又在哪里?在老师的老师那里。” 12月9日,为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成立暨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召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享受艰难》话剧组专程赶赴深圳首演,院长欧阳逸冰先生致辞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师教育的地位和对国人的重要——教师教育是祖国希望的根源。 一所学校有了好的教师,就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成为好学校的条件。好教师作为好学校的要素之一,近年来成为学校追逐的对象,学校为了一个好教师不惜代价,某些名师成了学校招生的招牌。 那么,好的教师从哪里来?如何才能使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好教师?“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要想培养更多的好教师,要想出现更多的好学校,首先要从老师的老师入手,即从教师教育入手。 这一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因此才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的诞生。 教师教育体系创新迫在眉睫 在教师教育分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参加了大会并发表讲话。 他指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质量,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袁贵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大背景,指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急需改革和创新。 “我们要研究用什么样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接受专业化教师教育;用什么样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用什么样的策略使师范院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保持特色,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用什么样的策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对于现有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我们要研究建立什么样的新途径,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的继续教育,用什么样的新方法使他们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袁贵仁副部长的5个“用什么样”,几乎涵盖了所有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所应该解决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问题。 何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犹如字典不能成为论文,机器不能等同于智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做了精辟、形象、生动的论述。他认为,知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体魄,否则,就称不上是高质量的教育。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当中,就如“知识就是力量”一样,道德、情操同样可以转化为力量。 教育如果缺少了道德、情操,如果教育只教给学生知识,那就是苍白无力的。 柳斌认为,现在,包括教师教育体系在内的教育体系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还很远。比如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被逼进知识竞赛、分数竞赛的窄小胡同,至今仍然无法走出来,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 教师继续教育要提高文化素养为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和柳斌的看法一样,认为教师教育的重点应在知识以外的人文教育。 他认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和当务之急。究其原因,是因为先天的不足造成了中国现有的教师文化素养不高。 第一,一直以来的高中文理分班教学,不仅带来了知识的分离,而且从小就灌输了一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脱离、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脱离的观念,后者比前者的弊端更大。第二,高校采用文理分科
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