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课例人教版《画杨桃》是很典型的一篇人文性比较突出的课文,一不小心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课前,一如以往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自学,在大多数同学对故事已经比较熟悉的前提下,我的教学从课题导入,齐读课题《画杨桃》师:“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生:像个五角星。师:我们平常看到的杨桃像五角星吗?生:不像,杨桃有点像椭圆形。师:我们来看看杨桃是什么样的(图片欣赏)。师:所以,当同学们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有什么反应?(朗读师生间的第一次对话) 师:对话中的“!”说明什么? 生1:同学们觉得很好笑,在嘲笑“我”。生2:同学们很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师:联系刚才我们看到的杨桃,你们觉得“我”画得像吗?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师生间的对话。(师生分角色读) 师:可是,杨桃真的就只是这种形状的吗?“我”真的画错了吗?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杨桃。(点击课件旋转杨桃,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杨桃像什么? 生1:像一个海星。生2:像一个五角星。师: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了吗?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很认真,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生2:“我”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师板书:实事求是) 师:所以,当大家都觉得我好笑的时候,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生1:因为老师知道同学们错了。生2:老师生气了。生3:老师为同学们不想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却忙着发笑而生气。师:后来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从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师:自由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与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多了几个省略号。师:这几个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1:同学们不敢确定,有点不相信。生2:他们知道自己错了,说话支支吾吾的,不敢大声说。师:试着体会同学们的这种感情,把这次对话读一读。(师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师:我们把两次对话比照着读一读,再体会一下同学们的心情变化。师:同学们的认识变化是因为什么? 生:老师让大家到“我”的座位上来,从“我”的角度观察杨桃。师:那么,当老师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老师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找到描写老师怎么做的课文,读一读。师:你关注了老师的哪几个动作? 生:我关注了“看、坐、审视、问”这几个动词,说明老师是亲自试一试才知道“我”画的是对的。师:特别是哪个词更能体现? 生:审视。师:这个词说明什么? 生:说明老师很仔细地看了看,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画杨桃》课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