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线损的方法与措施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管理水平, 是历来供电企业探讨的热点话题。针对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从线损的分析入手, 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一、功率因数与线损的关系功率因数是供电系统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 还需要大量的无功功率由电源送往负荷, 功率因数反映的是电气设备在消耗一定有功功率的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 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 . 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 有显著的影响。适当提高功率因数, . 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 减少线路损失, 改善电压质量, 而且可以提高用户设备的工作效率, 为用户本身节约电能。线损主要是由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构成。 1. 由于线路使用的导线存在着电阻, 电流通过时, 线路本身要产生有功功率损耗, 其功率损耗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线路在输送一定的有功功率时, 线路的电流又与功率因数成反比。不仅如此, 线路的损耗还与线路的负荷距的大小, 导线截面以及通过电流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线路电流, 增大导线截面, 都是减少线路损耗的有效方法。 2.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系统中运行的变压器输出一定的有功功率, 其铜损与变压器所带的有功功率的平方成正比,而视在功率又与变压器的功率因数成反比。所以, 当变压器输出一定的有功功率时, 功率因数的提高就能减少变压器需用的容量, 从而提高变压器的供电能力。但实际由于变压器配备不合理以及利用率低, 也是造成损耗增大的原因。 3. 通过以上的分析看出, 提高功率因数对于节约电能, 降低损耗, 提高变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来说, 还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点,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一并进行设计、施工、运行, 显得更有实际意义。二、降低线损的技术及组织措施 1. 通过增加投资费用,更新改造原有的设施,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首先,对电力系统硬件进行建设,对发、供电系统增设补偿装置,如增加调相机和集中补偿的电力电容无功补偿器。对系统补偿应按“分级补偿, 就地平衡”的原则, 以集中、分散和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 一般在变电站内采取 10kv 母线安装补偿电容器作为集中补偿,对 10kv 配电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 对容量在 30kvA 配变随器就地补偿, 使配变自身无功损耗得以就地补偿。对 10kvA 及年运行小时在 1000h 以上的电动机重点进行随机补偿,或是在低压母线也集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经过一系列的无功补偿措施, 将电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 以上。其次,加强电网系统运行特性的管理,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合理投切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 如调相机、电力电容装置和专发供给系统的无功发电机组等方式来降低电网的功率损耗和能量损耗, 对变压器的各电压等级的输入输出电压, 做及时调整, 以保证各电压等级下, 首创末端电压值在额定值的± 10% 范围内运行,以减少电能损失和提高供电质量。 2. 在配电系统中合理配置输配电变压器,对高耗能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按照国家明令在 1998 淘汰 S7 、 SL7 系列高能耗变压器, 选用 S9 系列的节能性变压器。对长期处于轻载运行的或长期处于满载、超载运行的变压器, 应及时给予调整( 一般按高峰负荷千瓦数的 倍容量选择变压器)。一般配变出力在 65% ~ 75% 时效益为最高。配电变压器应尽量安装于负荷中心,其供电半径不超过 500 米,保持变压器三相输出电流相对平衡。如. 三相负荷不平衡, 将增加线损, 各相负荷电流不相等, 在相间产生不平衡电流, 这些不平衡电流在相间引起损耗,还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如三相负荷平衡,则向量电流 IA+IB+IC=0 ,否则中性线将流过电流,引起损耗,一般要求变压器的电流不平衡率≤ 10% 。因不对称负荷引起的供电线路损耗的增加与电流不对称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 要求变压器的三相电流值应接近平衡。 3. 根据最大负荷和相对负荷的利用小时数与经济电流密度比较, 合理配制导线截面或更换导线截面。一般农村采用的架空钢芯铝绞线,按经济电流密度 计算, 10kvLGJ 不得小于 35mm2 ,同时对线路的接头处理,接触电阻一般较小,如果施工工艺较差,接触电阻将猛增, 而此处的电能损耗和接触电阻成正比。因此提高对接头的工艺处理水平, 以减少接触电阻, 对电力线路定期进行巡查, 及时发现处理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并对电力线路的树木应经常性的砍伐和剪枝,消除沿线的各类障碍,以减少泄漏电流,降低线损。 4. 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对计量表计应进行巡视检查,按技术要求淘汰高能
降低线损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