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经济学社会经济论文摘要: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还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都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被称为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宏观经济缺乏稳定性、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要解决这些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 就必须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建立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关键词: 和谐; 社会; 经济学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依据——市场失灵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还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都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被称为市场失灵。 1. 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并不一定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 1) 市场不能满足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另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低, 同时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给, 同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 外部效应问题的存在。由于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影响。似乎外部性能够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成本存在时外部性则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3)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当提供某种商品的固定成本超过可变成本时, 生产者为了长期保证获得稳定的生产资料, 就会与上游产业联合或干脆将其兼并入自己的企业中, 也就是说在市场的运作下生产必然导致联合, 从而导致自然垄断。 2.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 国民经济仅靠市场来调节, 尤似“孤帆航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 一旦面临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危机、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给予国民经济的打击就可能是致命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 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 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 如果政府又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 就有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 3. 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一个的问题。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具体观察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存地在比较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绝对降低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腐败、不法收入、税收体制不完善导致高收入阶层没有及时足量纳税,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仍然广泛存在。近年来, 在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地下降的同时, 同期基尼系数却在不断攀升。这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拉大。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政府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混合经济。公共经济就是政府经济, 它研究的是政府部门为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活动。也就是说, 政府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主体, 而市场失灵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 因此,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1. 政府经济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主体(1) 政府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主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
和谐社会经济学社会经济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