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数学课堂整合的探索社会飞速发展,事物逐步融合。时代发展到今天,学科之间早已打破界限,相互整合渗透。数学教学向来以冷面孔(弗赖登塔尔称之为“冰冷的美丽”)著称,既听不见“高山流水”,也看不到“绿肥红瘦”,其实“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数学家丘成桐语)。如何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抽象的现状呢?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是难入微。”“数形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如果能进一步采用“数文(学)结合”,给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学色彩,逐步与语文学科渗透整合,允许诗词、散文、小说故事、电影等文学形式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语文)”在数学中的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能力,也是必然趋势。《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一、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的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基础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有着较强的可行性,这是因为两科目的整合具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师资基础方面。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数学等重要科目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教学素养越来越高,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均基础性较强,现有语文、数学教师均对彼此所教科目有着一定的了解,且具备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而从师资基础方面看,小学数学、语文科目的教学整合有着良好的基础;2)生活基础方面。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很浅,接触的生活圈子,拥有的生活经验较少,小学教学中许多科目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举得例子等均十分相似,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这就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首先应用各种文学体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这个定义时,我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典故引入,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老人每天给猴子8颗栗子,早4颗,晚也4颗,后来日子过得不怎么充裕,老人就改成每天给猴子栗子早3颗,晚4颗,猴子觉得早上怎么变少了,就跟老人讨价还价,于是老人就改成了早4颗,晚3颗,结果猴子听了早上没有变,很高兴地接受了改变结果。学生们听了都感到很好笑,笑猴子太笨了,于是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3加4和4加3不是一样的结果吗?我适当地引入到教学中,肯定学生的结论,、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从而引入到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能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重难点,比较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原理。在
教育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