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会计史课程论文.doc.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史课程论文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借以加强经济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在中载, 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 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 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官厅中, 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 要编造“四柱清册”, 通过“旧管( 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 = 开除(本期支出) + 见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明末清初,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 四大类,运用“进-缴= 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 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 并编制“进缴表”( 即利润表)和“存该表”( 即资产负债表), 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 称为“合龙门”, 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 ,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 又登记“去账”, 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核算收支方式的发展,体现了传统严谨的中式特色。隋唐至宋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 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 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 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 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 财物出纳保管制度, 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 以及监察制度等, 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 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 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 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 为中国会计从单式帐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 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在唐宋时代, 会计

会计史课程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