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骆驼坳小学肖丽春 说课的内容是《搭配中的学问》,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准备,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说教材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衣服的上下装搭配、早餐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比较。使他们掌握了有序的搭配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习卡片。 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结合具体情境对学具的直观操作尤为重要,但是不能为直观而直观,直观只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为了使学生掌握搭配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开始,采用了猜教师的年龄导入,因为对于一个新教师,学生很想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如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有多大的年龄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交流合作、探讨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再通过交流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我设计了以衣服的上下装搭配、巧妙地设了几个问题,一件上衣搭三件下装!两件上装搭三件下装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怎样搭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同学们通过组内交流,很快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全部记录下来。通过交流探讨,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搭配的规律的有顺序性。 (三)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只有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才会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利用了学生强烈自我表现欲望,引出两件上衣配三条下装有几种穿法?引导学生搭配漂亮的衣服。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来选择摆一摆、连一连,或是算一算等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渗透“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按一定顺序思考”。学生的汇报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师生就应共同探究出现错误的原因,是重复、遗露还是顺序混乱的情况。引导学生要么从上装考虑搭配下装、要么从下装考虑搭配上装。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