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6页例9及练习四部分练习题。教学目标:,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计费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计费,用水、用电的计费等等。在计算费用时有的并不是采用统一标准,而是分成几段不同标准进行计费。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解决这样的计费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分段计费问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一),明确问题。(1)出示例9的问题情境。(暂不出示收费标准。)(2)能解决吗?(生提出问题,师出示收费标准)。,摘录信息。(1)收费标准:3km以内:7元;超过3km:(不足1km按1km计算)。读了这个收费标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全班交流。,概括要点。(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2)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二)。(1)教师启发引导:我们阅读了题目,理解了题意。现在,能不能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2)学生尝试解答。预设一:7+×4=7+6=13(元);预设二:×7=(元),7-×3=(元),+=13(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1)预设一:(分段计算):7+×4=7+6=13(元)请学生解读每一步的含义。引导学生质疑,进一步理解方法。(3)预设二(先假设再调整):×7=(元),7-×3=(元),+=13(元)请学生讲解思路。引导学生质疑,进一步理解方法。。(1)变换例题条件:,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车费吗??(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3)集体交流订正。(三)。(1)我们刚才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具有什么特点?(2)这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分段计算”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1)呈现例题及变式题的解答过程。(2)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揭示规律:应付车费=7+×(总里程-3)。(4)质疑:为什么总是用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车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收费标准,前段里程3km的车费7元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需要计算出后段里程的车费,再和7元相加,就求出了应付的车费。)“先假设再调整”方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1)呈现例题及变式题的解答过程。(2)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