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快乐就好◎刘堂刚课间十分钟,办公室里总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这个那个老师那儿或做学习辅导,或进行心理交谈。这些学生大抵都是成绩中上乘的,他们可能因方法不佳、态度不实、心理浮躁等问题,需要老师疏导矫正,点化辅导,有时一个暗示,问题便迎刃而解,功课就赶上来了。老师们的心啊燃烧得像烈焰,期待着每一个果子都像灿烂的红灯笼。但是,办公室里,总也少不了这样一群孩子的身影,他们连基本的汉字书写、拼音都不会,英语单词不认识,数学不住……他们还在老师的身旁,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堆满无奈,痛苦的记着、写着、算着。你能说这些老师做的不对吗?“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落在他们肩上重大的责任啊。如果说这些老师的劳动是无效的,便是对他们赤诚衷心、辛苦付出的污蔑;如果说这些老师的劳动是有效的,又是对当今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诋毁。“学困”孩子究竟惹了谁?是“应试教育”迷住了“素质教育”的眼睛,还是“智育发展”挡住了“均衡发展”的道路,让他们学得这么辛苦?人的智能是多个方面的,劳动生存、学习领悟、想象创造、自我内省、语言表达、音乐感应、数学逻辑、肢体运动、自然观察、人际交往……每一个人的智能分布都不相同。学校教育也应当是丰富而鲜活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什么老是盯住孩子、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放呢?有时候在家里也是如此。妞妞放假了,作业早已完成,她妈妈还要求她再写几行生字,再抄几首小诗,再做几道运算。妞妞说:“这些我不都会了嘛!”看着妞妞一脸的不情愿,我也劝妻,放假了,该让孩子放松放松,她快乐就好。妻说:“会了再巩固一下,时间长了忘了,以免考试做不到。”我无语,内心却相当矛盾,妻子的话不无道理。妞妞的情况与“学困生”不可同语,这种劳动的有效含金量究竟有多高,还得打个问号,更何况那些不爱学、不会学、学不会的“学困生”们。记不清是多少年前曾读过一首小诗:“是顽石,孵上千年,也不能变成小鸡。是蚂蚁,吃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变成大象。小草有小草的生态,大树有大树的追求,只能细心甄别,是否有可取的元素,只能勤查除患,顺应自然生长。并时时留意,不入迷途,也许成玉,也许开花。”多好的诗啊,我疑心这是一位具有怎样慧心的老师,把一个如此复杂深沉的教育问题看得这么诗情,写得这么画意。均衡教育不是培养完人,是期待孩子在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社会的需要也是多元素的,它不仅需要一大批掌握世界前沿高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我以为,决定这些孩子的未来,并不都在知识领域里。他们今天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并不等于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孩子,你快乐就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