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改”出来惠东中学初中部周丽云内容摘要: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修改是我们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却经常被大家忽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改变教学方式,把作文教学的重点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让学生学会修改,从而提升作文水平。关键词:作文修改能力正文: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修改是我们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在实际作文当中,学生却忽视了这道工序,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写作,修改的重担则是落在了老师的肩上。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老师们含辛茹苦,精批细改,耗费不少心血,但是作文本经过教师对字词句的勾画圈点回归到学生的手中,学生最关注的是最终的得分,看后便将之束之高阁,如果不是最佳习作,它便很难再有第三位阅读者。事实上,据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得益于教师评价修改的只占8%左右。教师评价修改作用效果甚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同学们自身不够重视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没能按老师要求及时修改作文,提升文章。这就好比做数学练习题,老师批阅指出错误后,大家却不加以改正,又如何能掌握理解呢?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因而老师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培养初中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很多学生完成作文时“一气呵成”,老师批阅后,再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很难发现他们的作文中有修改的痕迹,红笔圈点许多的语病他们全都视而不见,即使老师三令五申的要大家去修改,但是动笔的人却寥寥无几。此现象的出现,究根揭底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修改自己文章的意识,让学生在行动上积极主动、自觉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上作文课时可以跟他们讲名人谈修改的故事,名人大家为了把文章改的更好,他们有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有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杨朔写《雪浪花》,全文仅3000字左右,却修改了两百多处;鲁迅先生仅1000多字的文章《一件小事》,改动就有15处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古今中外的大家如此重视作品的修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要文章既要善作,又要善改,修改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思想上认识修改的重要性,端正其态度。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拥有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他们日后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一旦离开学校,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让他们乐于修改。二、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初次修改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还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首先,示范评改,感性认识。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初,教师要下水示范,扶着学生走一程。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作文,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讲评课上,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
好文章“改出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