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学校“导学研练”高效课堂教学案八年级思品学科(第一稿)课题:第1811课第41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公平班级:八(1)(2)(4)(9)(10)(11)(14)教师:成潇然日期:2015-4-23【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平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重点】体会爱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难点】弘扬以爱是相对的。【过程】教学过程修改(个备)导入示标感悟:《望大陆》1962年1月24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写下了这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读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结论: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情感。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植根于炎黄子孙的心中,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深深植根于海外游子的梦中。“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海外游子的情感归依。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问题探讨:有了“根”的意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儿女会跃马横刀,驰骋沙场,以血肉之驱保卫“根的不可动摇性”;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中国人都会为之添砖加瓦,使之日益繁荣富强。请你举出相关事例加以说明。自学助学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先后都衰落了或者分裂成几个国家,惟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世代相传,经久不衰。(1)你知道其中的主要原因吗?(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导入示标众说纷纭话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洪秀全”……举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二、自学助学1、什么是公平?2、为什么要追求公平?3、如何正确认识公平?三、研讨释疑展示一组图片。问题探讨:五十年不遇的雪灾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全民抗击雪灾的温情却融化了这场罕见的冰雪。请结合你所知道的相关信息,说一说,在这场抗击雪灾的战争中,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小结: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一种信念和内心的动力,一个人没有精神站立不起来;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强大不起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我们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民族的屈辱,但是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任务设计二:请例举生活中公平的表现,并结合实例说说什么是公平?任务设计三:[关注社会]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民工大量涌入沿海城市,为沿海城市的发展作出快乐积极贡献。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却不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各种社会福利,他们的子女不能享受城里孩子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小组探究:(1)你认为材料中的现象公平吗?简要说明理由。(2)你认为这种现象会产生哪些影响?(3)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除此之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