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总公司级工法申报资料(2013年度)工法名称超高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一次泵送顶升施工工法类别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分类主体结构申报单位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推荐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四月三十日2013年度中建总公司级工法申报材料说明1、《2013年度中建总公司级工法申报表》2、工法正文3、企业级工法批准文件复印件4、企业级工法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复印件5、工程应用证明6、经济效益证明7、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复印件8、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中建总公司级工法申报表(2013年度)工法名称超高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一次泵送顶升施工工法类别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分类主体结构申报单位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推荐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总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制工法名称超高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一次泵送顶升施工工法类别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分类主体结构主要完成单位1、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天津市塘沽区新港路75号邮编300456联系人郭颖电话手机:2、通讯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手机:主要完成人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电话郭颖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部门助理杨太洲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窦卫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科员王晓东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闻珊华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科员工法工程名称1、-、组织审定的单位和时间2013年,4月12日《超高变径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2013年4月12日《超高变径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装置》《混凝土钢管柱内衬加劲连接管件》、《一种钢管柱内混凝土的顶升装置》、《用于混凝土顶升浇筑的止流阀》、《减振型超高变径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实用新型。2013年4月7日,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法查新。工法关键技术获科技成果奖励的情况2013年2月苏州国家电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部QC小组的课题:《钢管柱内顶升混凝土质量控制》被评为中建六局2012年度优秀QC小组成果二等奖。工法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情况2013年获得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局级工法,工法编号:ZJLJ-GF-12-028原工法名称、完成单位、中建总公司级工法批准文号及工法编号(升级版工法填写此栏)工法内容简述:钢管柱内混凝土升施工工艺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将混凝土从钢管柱底部灌入,直至注满整根钢管柱的一种混凝土免振捣施工方法。目前,国内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一般高度均在30米以下,少数高度在30米以上的超高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多采用分段顶升法,一次性顶升的成功率不高;并且在顶升混凝土时,连接钢管柱和进料管之间的焊缝有时会被撕裂从而造成顶升失败。本工法所涉及的苏州电科院项目工程为国内单层钢结构实验室厂房高度之最,主体钢结构由四肢管桁架格构柱组成,单根钢管柱高度达66米;同时钢管柱中间存在3段内衬加劲连接管件,阻力成倍递增,并需采用一次性顶升施工方法。针对以上所述技术难点,我们进行了技术攻关,解决了难题,并成功地对该项目共计96根钢管柱内混凝土进行顶升施工,一次性成功率100%,并申请了6项专利。超高变径钢管柱混凝土一次顶升施工工法通过该工程及其他多项工程对其工艺研究及施工实践,经过总结形成的,并且打破了房建领域钢管柱混凝土一次顶升高度局限,并为该领域提供不可多得借鉴资料。此工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优势便于在行业中进行普及。本工法基本特点:本工艺能一次性将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顶升至所需高度,可减少工序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本工艺与高位抛落免振捣法相比,可有效避免钢管柱内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等缺陷,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顶升施工工艺,可减少或避免在砼浇注时水泥浆对钢结构的污染,有利于成品保护。本工法关键特点:钢管柱通过内衬加劲连接管件进行有效连接,并在常规钢管柱混凝土顶升前,增加顶升水或水泥砂浆的工艺步骤,加之使用自主发明的3项顶升装置及新型止流阀,能够克服较大的顶升阻力,一次完成超高变径钢管柱内全部混凝土的顶升。通过采用先顶升水或水泥砂浆在前面开道的方法,润滑了钢管柱的内表面,较大程度地减小了混凝土与钢管柱内表面的摩擦阻力,使紧随在水泥砂浆后面的混凝土能够顺畅地被顶升,因此,该方法能够实现超高变径钢管柱内混凝土的一次顶升,施工效率高,工程质量容易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顶升混凝土时候混凝土车辆必须全部到位或者不能有间断,泵车打压过程中千万不能中断,必须连续顶升混凝土至最顶端方可停止。施工方法通过顶升装置实现,通过采用在泵管的下面设置稳定支架的结构,减小了整个装置因进料引起的震动。通过采用在进料
超高变径一次顶升钢管柱混凝土施工工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