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作者生平馆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北方。《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且听风吟阁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感受诗人诗意情境,,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观”,强调了登碣石的目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品味探究苑“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