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商品交流日益密切,广告翻译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分别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角度对英汉广告语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翻译策略。关键词:广告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修辞手法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88-02 一、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语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先铺垫,再说重点。而英语往往开门见山,直接陈述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再说一些细节。汉语在表达时间、地点的时候都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英语则相反。 ,广告翻译更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同一事物的内涵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样的颜色、数字、动物等都可能拥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在中国一般象征着喜庆,红红火火,是在节日和婚庆之中最常见的颜色;西方却认为红色是代表血腥和残忍。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力、尊贵的象征,中国人也自称“龙的传人”;然而,龙在西方人眼里是邪恶的,有着不好的寓意。 ,广告语也必须迎合消费者的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大同等;西方则强调个体,彰显个性。中国的消费者比较相信权威,西方消费者则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些价值观念都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二、广告语的翻译原则 。广告语的长度以6—12字为宜,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一般的广告语都不会太长。因此,在翻译广告语的时候,应该注意用词的精练和准确。 。这里所说的创意并不是随意发挥,而是根据原广告的内容进行创新,使广告语更加新颖,使消费者感到眼前一亮,并对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必然涉及两种语言,也就涉及两种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必然有不同之处,如何处理广告翻译所涉及的文化碰撞至关重要。广告的目的是销售,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语言文化,消费者无法产生共鸣,那么这种广告语的翻译注定是失败的。三、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又符合原文的形式。直译是一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在广告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广告的原汁原味,常常使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例如:百事可乐广告词“Thechoiceofanewgeneration(新一代的选择)”;凌志汽车广告词“Therelentlesspursuitofperfection(不懈追求完美)”;丰田汽车广告词“Wherethereisway,thereisaToyota(有路就有丰田车)”。这些广告译文都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与风格。 ,将其所表达的含义传达出来,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例如:食品包装袋上经常有“开袋即食”的字样,如果直接译为“Openingandea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