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灵活等特点, 占领了国际上不同于大企业的市场空间,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从而使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台湾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第三, 中小企业为台湾提供了大多数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有机构成低, 劳动密集程度高, 因而具有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据统计, 1997 年,台湾中小企业提供了 万个就业岗位,比 1996 年增长 %, 占台湾就业人数比重的 %。第四, 中小企业是台湾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和创汇的重要部门。中小企业对台湾出口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0 年代初期,台湾工业基础差,主要依靠中小企业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换汇。 1951 年,台湾出口总值 9,31 3 万美元中有 81 %来自于中小企业。从 5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 中小企业的外销额占其销售额的 65 %以上。近年来, 以外销为主的台湾中小企业纷纷外移, 改由海外产地出口, 虽然降低了岛内中小企业的出口值, 但是, 外移的中小企业仍然向上游的台湾大企业采购原材料, 促使大企业的出口比重增大。 1997 年, 台湾中小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仍然高达 %。第五,中小企业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 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台湾广泛发展, 使中小企业群体在台湾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有利于实现资本大众化, 避免了社会资本过于集中, 形成了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 有效地避免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促进了财富在社会成员间的均衡分配, 减少了社会矛盾。同时,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适合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 中小企业在台湾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另外, 台湾中小企业有大约 70 %左右是家族企业,有利于缓和企业内部摩擦,减少劳资纠纷, 保持了企业以至社会的稳定。第六, 中小企业在 199 7 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稳定台湾经济的重要作用。东亚各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所以比较来看, 台湾经济所受到的损失最小。主要原因不外乎台湾适时地提出了产业升级策略和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 而实现升级策略的主要角色正是中小企业。台湾能够在这次东亚金融危机中安然度过, 主要是靠中小企业的支撑力量。韩国政府公开承认: 是台湾的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安定力量, 稳定了台湾经济, 而韩国以前只注重大企业的发展,忽视了中小企业,因而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二、保障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辅导体系台湾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源于节制私人资本,反对垄断的思想。所以,台湾很早就对中小企业采取了扶持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4 年,当时台湾从美援基金中拨款小型贷款融资项目,由第一、华南和彰化三家商业银行办理“小型民营工业贷款”, 帮助中小企业从国外购买设备。以后, 台湾一直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于 196 7 年核定施行《中小企业辅导准则》, 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与管理。随后,由于 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台湾明显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应地对《中小企业辅导准则》也作了六次修改, 并于 1991 年由《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取代。目前,台湾形成了以《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的全面服务中小企业的完整的辅导体系, 从融资、租税、经营灵活等特点, 占领了国际上不同于大企业的市场空间,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从而使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台湾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第三, 中小企业为台湾提供了大多数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有机构成低, 劳动密集程度高, 因而具有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据统计, 1997 年,台湾中小企业提供了 万个就业岗位,比 1996 年增长 %, 占台湾就业人数比重的 %。第四, 中小企业是台湾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和创汇的重要部门。中小企业对台湾出口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0 年代初期,台湾工业基础差,主要依靠中小企业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换汇。 1951 年,台湾出口总值 9,31 3 万美元中有 81 %来自于中小企业。从 5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 中小企业的外销额占其销售额的 65 %以上。近年来, 以外销为主的台湾中小企业纷纷外移, 改由海外产地出口, 虽然降低了岛内中小企业的出口值, 但是, 外移的中小企业仍然向上游的台湾大企业采购原材料, 促使大企业的出口比重增大。 1997 年, 台湾中小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仍然高达 %。第五,中小企业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 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台湾广泛发展, 使中小企业群体在台湾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有利于实现资本大众化, 避免了社会资本过于集中, 形成了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 有效地避免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促进了财富在社会成员间的均衡分配, 减少了社会矛盾。同时,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
台湾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