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学习指导:、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补充书中的没有的注释。)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段落层次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的?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看看”。这也就是作者想要离开东京去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这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五、,复习研习的内容(朗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题一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写作者离开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的内容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学生快速诵读说明文的6-23段,并思考
藤野先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