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热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热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聚合性痤疮在临床上存在皮损严重、病程漫长、治疗困难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文章总结田静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经验。田静教授认为热毒痰湿凝结是聚合性痤疮的主要病机,清热化痰散结乃治聚合性痤疮之法,治疗上常内治与外治相結合并收到满意效果。【关键词】聚合性痤疮;清热化痰散结;内外合治【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64-02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损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常于面、胸、肩、背部发病。皮损形态多样,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治疗较为困难,容易复发,迁延难愈,皮肤结构破坏程度较重,愈合后多留有色素沉着、凹陷性瘢痕,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1]。聚合性痤疮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及继发炎症反应因素相关[2]。在中医古籍中对本病有许多描述,《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肺风粉刺》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田静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颜面损容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笔者有幸跟随田静教授在门诊学习,现将其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探究病源紧扣病机中医学认为,聚合性痤疮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热蕴结。聚合性痤疮与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患者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伤而及脾胃,均可导致水液运化失常;偏嗜辛辣之品,助阳化热,或多食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中焦运化不周,均可化生火热。而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成毒生痰,痰热互搏,阻于经络,损于脏腑,久之,气血津液耗伤,无力抵抗邪气,而使痰热互结熏蒸头面、胸背等处肌肤,毛窍闭塞,蕴酿成脓疱、囊肿、结节。田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皮损及舌苔脉象,认为患者素体热盛,加之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热毒痰湿凝结是其主要病机。 2内外结合审因辨治根据临床经验,田静教授认为,一般情况下,聚合性痤疮的病程较长,局部皮损较严重,故治疗上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治调摄五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外治消肿排脓、通瘀化滞。在临床上常中药内服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和水调散外敷治疗本病,可以起到内外兼顾,标本同治之效。 ,自拟消疮饮治疗聚合性痤疮。处方:当归、生地黄、夏枯草各15g,连翘、陈皮、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牡丹皮各20g,皂角刺、炙甘草各10g,白花蛇舌草25g。但聚合性痤疮临床病情复杂多变,在具体谴方用药上,对囊肿脓性多者,加穿山甲、天花粉、白芷消肿排脓;结节严重伴疼痛者,加浙贝母清热解毒散结;瘢痕明显者加用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丹参含有的丹参酮具有较好的抗雄性激素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能够抑制痤疮棒状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痤疮的炎症反应[3];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蝉蜕、白蒺藜祛风燥湿止痒;女子月经不规律者,加益母草活血调经;湿气重者,加泽泻、苍术清利湿热去浊。

清热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5-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