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黄圃镇培红小学梁间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页的内容。教材简析:认识长度单位米和用米量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用厘米量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和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让学生从而感悟长度单位“米”和用“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3、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课件播放故事:老夫子做新衣这天,老夫子做了一件新衣裳。他高高兴兴地试新衣。一试穿,看,新衣大得很!为什么呢?大家看他是怎样量身的,用的是什么尺子?哦,原来他是用我们平时用的学生尺量身的。量得准吗?你们有什么既方便又准确的办法帮老夫子量身呢?学生发表见解后,说明可以用米尺,可以用卷尺。说明:如果要量比较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富有童趣的故事“老夫子做新衣”引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激起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索,体验和运用新知1、认识米尺出示米尺,问:那位同学知道它? 老师说明:它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认识长度单位“米”(m)。(板书:长度单位“米”m)指导观察米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问:(1)米尺上有什么?米尺与我们平时用的学生尺有什么异同?(2)米尺上面也有一些刻度,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看一看、比一比看米尺上的刻度和你们小尺子上1厘米的刻度有什么关系?米尺上有多少个像1厘米那样的刻度?汇报(发现米尺上有很多1厘米,米尺上刻度10正好是10厘米,20是20厘米……100是100厘米)2、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高度问:1米到底有多高? :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 :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2),,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3、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指几名学生说说,然后老师举例,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新的长度单位“米
认识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