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谈灰度法则: 创造生物型组织的七个维度发布时间: 15:35 来源:中台合作伙伴的第一次分享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 从去年合作伙伴大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大家一起向一个开放的、没有疆界的互联网新生态迈出了第一步。大量的创业伙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涌现出来, 其中不少团队还取得了初步成功。看到这些新的现象,我既感到高兴,也体会到责任重大。如果说以前, 腾讯做得好不好只关系到自己员工和股东, 现在则关系到大家, 腾讯还必须要促进平台繁荣、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成功。这个转变让我一再思考,除了流量、技术、服务等“硬件”的分享,腾讯还能带给大家什么? 换句话说,怎么把腾讯累积的经验和能力开放出去,让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得更加健康繁荣? 一年来,通过对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的观察,我发现,做好一款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太难; 但是,如何让它持续地运营下去,如何移植一款产品的成功经验从而创造一系列的成功产品,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这里,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腾讯 14 年来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 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 那就是“灰度”。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经从这个角度有深入思考, 并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 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 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 并随趋势潮流而变。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 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 企业作为互联网生态里面的物种, 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 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我把 14 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 7 个维度: 分别是: 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这里简短与大家一一探讨: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 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 QQ 邮箱, 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 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 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 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 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 10/100/100 0 法则”: 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 10 个用户调查, 关注 100 个用户博客, 收集反馈
马化腾谈灰度法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