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师大篷车活动心得.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关二小孙晓宝以前参加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少不了就是讲讲“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等等。听的人觉得枯燥无味,回来就忘到九霄云外,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今年6月1日,“名师大篷车”送教到旬阳,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了这个活动。名师王林波老师的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他精彩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我而言,让我领略了名师风采,感受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课前王老师的一番谈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上他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大的个人魅力,让同学们感到特别亲近。再复习和“花”有关的词语,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为引入文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对季羡林先生的简介及写作背景的简介直接进入课堂,使学生简单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更好地了解本课的主题。从读课题入手,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学生注意力应当会更为集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二、品析词语,感悟文章之美。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品析词语,多次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了文章之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进行人文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受到人文教育”又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句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优美词语,反复品读、感悟,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德国街道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引读让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想象当季羡林先生重返故地沐浴在花海中的感受和心情时,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把这种美读出来,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的,最后背诵积累。这一环节教师在朗读训练设计上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不仅进行了朗读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李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三、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在这节课中,王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第三段抓“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品景色之美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时,出示画面

民师大篷车活动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