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合同审查法律实务》一、当事人条款合同当事人是合同的主体,即签约方,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确认合同当事人即签约方的合法身份是拟定或审查合同的首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是自然人或个人独资企业,要写清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及其他身份信息等;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要写清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尤其是面对新客户进行初次交易的,务必要考虑交易对方的履行合同能力、信用情况等,查看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不能轻信名片、介绍信、工作证、公章、授权委托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证件,还可以到公司注册地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工商查询。【注意事项】,一般要在合同的第一段为各方设定一个别称或简称,如:将某公司简称为“甲方”或“PartA"。作为合同的当事人,从法律角度讲,合同的甲方和乙方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拟定合同时的需要,但在许多公司管理人员的心中,有一个以我为主的情结,所以,为委托人拟定合同草案时,一般尽可能将委托方拟定为甲方。,主要是为了合同正文时行文的简捷明了。但确定简称时候,应注意以下问题:(1)确定简称应该在合同中第一次出现该名称后面注明,这样保证简称的最大功用和合同的严谨性。(2)确定简称的格式一般为括号形式,括号内简称要用引号突出显示,例如(以下称“甲方”)。(3)简称的设定要与签约方的身份相对应,不要一概设定为“甲方”和“乙方”。例如买卖合同的双方可以设定为“卖方”和“买方”;租赁合同的双方可以设定为“出租方”和“承租方”;股权转让合同的双方可以设定为“出让方”和“受让方”;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双方可以设定为“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等等。(4)简称的使用要前后统一,不要一会儿使用“甲方”、“乙方”,一会儿使用“出租方”、“承租方”,易造成误解。,自然人与法人签订合同在当事人条款的设计方面,最主要区别就是增加确定自然人身份的身份证号码或护照号码,如果是外国人,最好增加国籍。(1)如何确认自然人身份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在确认其是否具有签约人的资格时一般只需要核实其身份证即可。根据身份证的信息,主要是判断其年龄、根据其年龄判断其是否具有缔约权。身份证上登记的住所一般只有参考价值,往往不能作为准确判断其现在住所的依据,这是因为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短则十年,长则终生,具有稳定性,即使公民的住所发生变化,由于不需要对身份证进行重新申领登记,所以身份证上的信息并没有随之变化。判断自然人的住所主要依据居民户口薄,居民户口薄的第一页都有住址栏,结合其后面的常住人口登记卡上面的信息可以作为初步判断其住所的依据,这也是今后发生诉讼确定管辖地的重要依据。(2)如何确认外国自然人身份外国人作为民事主体在中国签订合同,首先需要确认其是否有资格签订合同,合法有效的护照是确认外国人身份证明的主要依据其次,根据其准备签订合同的要求,还需要确定该外国人是否已经取得在中国就业许可、居留许可等,才能判断是否能够与中国公司或自然人签订劳动合同、租房合同等。二、鉴于条款鉴于条款,也称为前提条件条款,是由数个以“鉴于”字样开头的句子组合而成,表明当事人乃是基于对诸如双方主体资格、资质、经营业绩、订约目的、订约背景等事实的共同认识或特定认可,方签署此合同。
企业合同审查法律实务(整理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